- 0.0HD
Jean Constantin,Constantin Codrescu,Gheorghe Dinica
1975罗马尼亚战争片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罗马尼亚军队发现”山洞地区”有一支德国人的秘密军队正准备撤退。于是派特工人员斯托扬,伊昂和侠奈克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几经周折,斯托扬发现这里是德国人的一个制造新式武器的秘密军事工厂,斯托扬机智地利用发报机把情报发回去,罗马尼亚的飞机炸毁了德国人的全部机械和设备。
- 0.0HD
关长珠,霍德集,于纯绵,张连伏,张金生,石存玉
1975中国大陆战争片
简介:一九五一年冬,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抑仗强大空中优势,不断轰炸我志愿军后方运输线,我军铁道兵九连担负着无名川大桥的抢修任务。连长郭铁(关长珠饰)率全连官兵在酷寒中维修着被敌机炸毁的路基和铁轨,丝毫不敢懈怠。师部决定一九五二年元旦必须通车,恰在离新年只有三天时,美军又出动大批飞机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炸成两截,师首长心急如焚。郭铁向首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新年零点前修好,不误通车。他带领战士们下到冰冷的河水中打工字梁,扑灭被燃烧弹炸起的大火,并机智地排除尚未爆炸的定时炸弹。他们还布下疑阵,迷感敌轰炸机,在我高炮部队和朝鲜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郭铁率部提前修好了大桥......
- 0.0HD
柯俊雄,林青霞,张艾嘉,秦汉
1975中国台湾战争片
简介:丁善玺编导的本片,继《英烈千秋》后,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国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中国军队后撤,率领480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本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中国军人与包围的日军进行阵地战。导演根据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导演把握住双方冲突的因素,安排丛生的险象,利用国军在枪林弹雨下游过苏州河,民众都为军人担心的正反打镜头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场面,把剧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于1938年搬上银幕,是默片,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袁牧之、陈波儿主演,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中较为著名的一部,其中女童子军冒死为壮士们送国旗的细节,具有极为悲壮的感染力。影片在当时的大后方及香港极为轰动,而且在东南亚甚至西欧都得到热烈反响。
- 0.0HD
王京春,邱英三,马精武,于绍康,麦小琴
1975中国大陆战争片
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刚刚打完胜仗的游击队在返回途中,发现一个腿部受伤的孩子小松(王京春 饰)。小松的父母都被日寇杀害,由于游击队都穿着鬼子的衣服,小松非常敌视。指导员(邱英三 饰)把他带到根据地,安排在郑奶奶(陈立中 饰)家养伤,当他知道指导员是八路军游击队后,坚决要求参军报仇。刚参军时,由于他对部队纪律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在一次战斗中随便开枪打野羊,影响了战斗布署,受到指导员的批评。在党的教育关怀下,小松逐渐成长起来。既使在战斗中发现了杀害自己亲人的日寇黑田,他也顾全大局,强压怒火,不暴露目标。黑田受挫后,血洗根据地,残忍地杀死了郑奶奶,更激起了小松的民族仇恨。在解放岭西镇的战斗中,他机智灵活地完成了引敌入瓮的一系列任务......
- 0.0HD
约尔戈·沃亚吉斯,穆罕默德·拉赫达尔-哈米纳,LeilaShenna,CheikhNourredine
1975阿尔及利亚战争片
简介:导演: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 主演:莱拉奢那、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夭戈沃雅吉斯、 这部于当年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影片,无论在何时看到,你都会为它的史诗风格所倾倒,影片以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解放史为基础,通过六个章节,为观众谱写了一曲献给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史诗。 影片故事从1939年开始到1954年11月11日著名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开始结束,影片分为:Les Années de Cendre、Les Années de Braise、Les Années de Feu、L'Année de la Charrette、L'Année de la Charge和Le 11 novembre 1954六个章节,全片以一种漫长的叙述,让人们了解了阿尔及利亚人民是怎样从殖民的苦难中走出来的,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独立和复兴并不是一种历史的偶然,他们为自由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创造了无愧于祖先和后人的荣耀历史。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也许它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但影片那朴实无华的画面却记录了对于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史实,对于电影来说,奖项可能是最好的赞誉,但对于每个热爱自由的人们来说,它远远大于那些宣传和说教,它是一本人类争取自由的圣经。 本片导演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1934年2月26日生于阿尔及利亚的M'sila,是阿尔及利亚电影发展的关键人物,曾到捷克斯洛伐克受过电影培训,起初以制作导演纪录片开始其电影生涯;1966年,他的处女作《Le Vent des Aurès奥雷斯山上的风》是阿尔及利亚第一获得国际关注的影片,并在当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处女作奖,1974年的本片为他获得了金棕榈大奖,在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二十年的电影生涯中,他一共导演了六部影片,而且大都是自己编剧,前后共获得过四次金棕榈提名,1986年,他在拍摄了影片《La Dernière Image最后的画面》后,从此再也没有新作问世,该片也成为了他留给人们的最后的画面。 获奖情况: 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